金兰是诗词之乡、美景如画,
在这片热土上,
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,
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仕子、英雄豪杰,
今天蒸游君带大家认识“黑脸”巡抚常大淳。
常大淳
常大淳(1792〜1852年),字南陔,号正夫,衡阳县石坳村(今金兰镇)瑞芝堂人。清代巡抚。少年以才气胆识著称。31岁考中进士,历官30年,先后任庶吉士、翰林院编修、御史、盐运使、安徽和湖北按察使、陕西和湖北布政使、浙江和湖北巡抚等要职。
常大淳在御史任上,直言敢谏。针对当时湖南、广西吏治腐败、官库空虚、盗贼猖狂的现实,多次上书朝廷,建议慎选清廉,训练兵勇,加强戒备,以防患于未然。道光十六年(公元1836年),湖南凤凰发生军事叛乱,兵勇杀害营房管带,府道官员竟不加追究。常大淳奏请朝廷弹劾。数年后,常调任福建督粮道兼代理按察使。时晋江县捕获海盗380人,总督要将这些人全部处死。常大淳据理力争,最终使其中300个胁从者免作刀下之鬼。当时,监狱囚徒人满为患,其担心囚犯感染疫病,于是按其罪行轻重及表现分批释放回籍,使牢房为之一空。
在浙江巡抚任内,常大淳疏通了余杭、南湖、绍兴的三江闸,受到道光皇帝的奖赏。浙江盛产海盐,且运输方便,但私贩哄抬盐价,损害百姓利益。常大淳奏请朝廷改私盐为官盐,没收私商盐仓。此举引发私商暴乱,杀死副将、通判及知县多人,朝廷因此将常大淳连降四级留用。后来,常大淳亲率兵勇讨伐,严惩为首的肇事者,使事态平息,才得以官复原职。咸丰元年(公元1851年),海盗聚众骚扰,常大淳令黄岩、温州、乍浦三镇总兵前去清剿。因兵饷没落实,三镇迟迟未动。常大淳便亲赴宁波与提督全力围剿。群盗闻讯心生动摇,常大淳趁机做分化瓦解工作,结果未再次用兵就平定了叛乱。
咸丰二年(公元1852年)6月,常大淳调任湖北巡抚。10月,太平军从长沙、岳州一路北上进攻武昌。时武昌守军不满五千,提督双福亦无能为力,再加之湖南的援军两次接近武昌时都被太平军击退,武昌危在旦夕。次年1月13日,太平军炸开文昌门,武昌陷落。常大淳担心城破被俘,家眷受辱,遂与妻、子、媳、孙等16口自尽殉国。葬洪市道山岭,陵墓有神道碑,碑刻咸丰三年御赐文:“婴城(今武昌)拒敌,裹革捐生,是用崇祠特建,谥之‘文节’,聿彰宠界,颁此丰碑。”
《牧云丛林碑》
常大淳为清末湖南四大藏书家之首,置室【潭荫阁】,藏书四万种,碑刻千本,砚石数百,名冠湖南。
破旧的藏书楼
常大淳故居—瑞芝堂
常大淳故居瑞芝堂建于清道光十九至二十三年(1839—1843),占地面积总12864平方米,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,青砖墙体,木柱汉白玉石基,小青瓦屋面,琉璃瓦头。正门大厅中原有慈禧太后所赐“福”字匾。故居前方有口水面10多亩的大水塘,波光粼粼,故居后面有青山,树绿花香。
进门后,只见四根方木柱,成正方形排列,支撑品字形木屋架。
木柱下面的柱基依然是汉白玉石。厅堂内的木柱上、门窗上部分都刻有龙、凤、人物等图案,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。
门坎丹凤朝阳雕刻。
常大淳府邸选址三面倚山,府第前有大坪,有水塘,有廓,有亭,有池,屋外有石筑6米高的围墙,四周树木苍翠,环境优美宜人。
岁月流转,她仍保留的青砖墙体、汉白玉石基、小青瓦屋面、琉璃瓦头依然彰显着府邸曾经的高贵与繁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