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故乡渣江三马新村(原三合村),其村甚古,谱记千年前宋景德年间祖上就徙居于此,繁衍生息,遂成大村落。留存的古建筑不多,惟通达四方的古石桥尚存,尤以三合桥为最。
三合村,北有九峰余脉来龙,其余三面有杮竹水(乡人俗称大河)、石狮水(小河)相环,大河上有花垣、三合两桥,小河上有王桥、接龙两桥。飘泊于外,愈加怀旧,常有石拱桥影、砂石古道入梦,近日回乡,再睹石桥,虽不复通衢繁忙之盛,然亦巍然屹立,任杮竹水款款而过,淡看两岸烟雨。
三合桥为三孔石桥,始建于清乾隆丙子岁(1756年),重修于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,距今近三百年。砌桥石材为红砂条石,石材最近地枫坳、塘坳也在十里外,当年修桥工程之艰可见一斑。由于地势故,三合桥三孔石拱,跨约七十米,桥宽十米,桥面护石饰祥云、瑞兽、钱纹等历历可辨。三合桥两岸石磴因两岸地势东高西低故并不对称,东岸三合村十级,西岸扬林村十五级。桥东有初修、重修三合桥的功德勒石四块,字苍意明,纠首善主,功德钱物,清楚明白。
三合桥自修建之时起,便利了两岸村民交往,更为县内通商要衢,是县内西北官埠塘、狮子桥、石头桥、银溪桥连接枫坳、拦垅铺、洪罗庙等传统墟集的要道,光滑的桥面石板,磨去的是砂石,铭记的是繁华。桥下的杮竹水,在交通不便的过去,承载了柿竹山区竹林放排而出,记得每年春水大发之时,竹木筏排,鱼贯而出,撑向远方,儿时的我们或伫于岸,或坐于桥,看飘泊人家,听放排号子……
故乡的三合桥,如今你不复往昔的盛况,更似完成了使命的老人,静立河上,笑看今天的岁月峥嵘!
|